废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是废水处理系统中较重要的过程之一,简称生化处理。生化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将废水中的可溶性的**物及部分不溶性的**物有效地去除,使水得到净化。 事实上,我们对生化处理并不是很陌生的,**的水体中存在着一条食物链,即大鱼吃小鱼,小鱼吃虾米,虾米吃小虫,小虫吃微生物,微生物吃污水,如果没有这条食物链,自然界就要乱套了。 在**的河流中,有着大量的、依靠**物生活的微生物,它们日日夜夜地将人们排入河流中的**物(如工业废水、农药化肥、粪便等等**物质)氧化或还原,较终转化为无机物质,如果没有微生物的存在,我们周围的河流,少则几个月,多则一、二年,就会成为臭河了,只是由于微生物太微小太分散,以致人们的肉眼看不见罢了。而废水的生化处理工程则是在人工条件下对这一过程的强化。 人们将无以计数的微生物全部集中在一个池子内,创造一个非常适合微生物繁殖、生长的环境(如温度、pH值、氧气、氮磷等营养物质),使微生物大量增殖,以提高其分解**物的速度和效率。 然后再往池内泵入废水,使废水中的**物质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得到氧化降解,使废水得到净化和处理。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,生化法具有能耗低、不加药、处理效果好、处理费用低等特点。 1、微生物是通过何种方式将废水中的**污染物分解去除掉的? 由于废水中存在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蛋白质等**物,这些无生命的**物是微生物的食料,一部分降解、合成为细胞物质(组合代谢产物),另一部分降解氧化为水份,二氧化碳等(分解代谢产物),在此过程中废水中的**污染物被微生物降解去除。 2、微生物与哪些因素有关? 微生物除了需要营养,还需要合适的环境因素,如温度、pH值、溶解氧、渗透压等才能生存。如果环境条件不正常,会影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,甚至发生变异或死亡。 3、微生物较适宜在什么温度范围内生长繁殖? 在废水生物处理中,微生物较适宜的温度范围一般为16-30℃,较高温度在37-43℃,当温度低于10℃时,微生物将不再生长。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,温度每提高10℃,微生物的代谢速率会相应提高,COD的去除率也会提高10%左右;相反,温度每降低10℃,COD的去除率会降低10%,因此在冬季时,COD的生化去除率会明显低于其它季节。 4、微生物较适宜的pH条件应在什么范围?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、物质代谢与pH值有密切关系。大多数微生物对pH的适应范围在4.5-9,而较适宜的pH值的范围在6.5-7.5。 当pH低于6.5时,真菌开始与细菌竞争,pH到4.5时,真菌在生化池内将占完全的优势,其结果是严重影响污泥的沉降结果;当pH**过9时,微生物的代谢速度将受到阻碍。 不同的微生物对pH值的适应范围要求是不一样的。在好氧生物处理中,pH可在6.5-8.5之间变化;厌氧生物处理中,微生物以pH的要求比较严格,pH应在6.7-7.4之间。